【大河财立方 记者 孙凯杰】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在线配资软件,中国公募基金已经达到12905只,其中2025年新发基金就超过了600只。
面对海量的机会,投资者在拥有更多的选择时,决策的成本也在持续攀升。作为基金经理与投资者为数不多的交流机会,基金季报中透露的信息,无疑是“基民”选购的重要依据。
在上万份季报中,有一位中型基金公司的年轻基金经理,凭借独特的文风“实力圈粉”。他的突围有何奥秘?
“有人味”的基金季报是如何炼成的
翻开鑫元数字经济、鑫元专精特新企业精选主题两只基金的季报、年报,很多投资者会感到耳目一新。
几乎每份报告中,基金经理陆杨都会先向投资者致谢:“感谢各位读者抽出宝贵的时间阅读本基金的季报”。这在海量的公募基金中,可以说是独一份。
随后,他会极其详细地介绍自己季度内的操作和方法论,把获利、止盈的步骤都对外披露。
最后,他还会引用书中的名句或投资界的名言,阐述自己的投资观点和基金经理心得,在一众措辞愈发审慎的季报中,显得颇具“人味”。
鑫元基金向大河财立方记者介绍,采用这样的季报风格,缘于陆杨对自己“服务长期投资客户”的定位。因为季报作为与投资者持续对话的重要窗口,只有让客户真正看懂基金经理的投资逻辑、理解他的长期视角,即便市场短期有起伏,他也能更扎实地践行其使命和价值观。
当然,只凭季报里的华丽词藻,自然不足以打动投资者。难能可贵的是,陆杨还真正做出了业绩的增长,他也逐渐开始在市场上小有名气。
目前,鑫元数字经济从不足2000万元规模的“迷你基”蜕变为过亿元;而鑫元专精特新在他管理后,今年以来阶段性回报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。
出道遭遇滑铁卢,他甚至写好了辞职信
尽管目前业绩亮眼,但陆杨的基金经理生涯并非顺风顺水。
2024年第一季度,A股震荡调整,除沪深300指数、上证指数小幅收涨外,深证成指、万得全A指数、创业板指均收跌,科创50、北证50跌超10%。鑫元数字经济也遭遇了发行后的第一次大幅回撤,月度回撤达到23%,净值相比发行时已跌去超过30%。据了解,当时陆杨很内疚,甚至已经写好了辞职信。他也暗下决心:“如果一年内净值涨不回来,那就是我的能力问题,可能应该去做一些我更适合做的事情。”
很快,进入二季度,基金净值重回基准以上,同时跑赢沪深300指数,并在“9.24”行情后表现亮眼。
在季报和半年报中,陆杨也介绍了自己面对回撤的操作:“一月末,我们看到部分小市值个股出现了罕见的机会,公司市值甚至低于账上现金,在此背景下,我于1月末和2月初果断加仓管理的基金以示信心。2月份,基金的重仓个股出现连续涨停,由于对公司的发展有较清晰认识,对投资的回报预期较理性,我在高位持续卖出,基本获得了个股上涨的全部收益。”
陆杨的投资哲学:只选符合要求的好公司
发明了著名理论“戴维斯双击”的美国投资大师谢尔比·库洛姆·戴维斯曾有一句名言:“你的大部分钱都是在熊市中赚到的,只是当时你没有意识到而已。”在鑫元数字经济2024年的中报结尾,陆杨引用了这句话送给投资者。彼时,A股指数正经历大幅波动,但陆杨做到了较好的回撤。
一年下来,陆杨会调研几十家企业,每次,他都带着详尽无比的提纲和调研模板,确定公司是否符合自己的规划。“很多企业负责人都说,我是他们见过调研计划做得最详细的基金经理。”陆杨在一次路演中说道。
在投资方法上,陆杨以复利为根本指导思想,集中投资。在标的的选择上,坚持“好生意,好公司,好价格”的原则,好生意就是要给投资者应有的回报,只投真实资产回报率长期高于10%的公司;好公司则从经营者视角看公司是否能持续盈利,主要关注企业的使命愿景、长期战略规划、管理层困境应对与持续学习能力;好价格就是要理性判断公司的价值,主动剔除市场噪音,锚定对企业未来盈利的判断,在市场对优质公司不那么喜爱时,悄悄买入。
作为基金经理,陆杨更专注于行业的研究。得益于阅读积累和工科背景,陆杨对于企业的生产管理颇有心得。生产线布置是否合理、渠道管理能效、智能仓储调配效果,都是他判断企业投资价值的重要因子。陆杨表示,基金经理唯有通过长期的积累,才能在调研中看得更透彻。
锚定“有价值的制造业”
在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7年的工科学术背景,让陆杨进入投资界后,选择了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。
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,提到“数字经济”,不免会挂钩成长股,也就意味着个股股价可能会出现大幅波动。而除了2024年第一季度外,鑫元数字经济在运作的其他8个季度中,最大回撤仅为12%。
拉长周期来看,2024年第二季度至今,鑫元数字经济最大回撤为12.07%,在同期同类基金中位列前6%;晨星数据显示,自2024年7月31日至2025年7月31日,鑫元数字经济夏普比率(衡量基金风险调整后的超额收益获得能力)优于90%同类基金,卡玛比率(衡量基金收益与最大回撤关系)优于98%同类基金。
陆杨表示,他锚定的是“有价值的制造业”,买的公司增速普遍低于15%。对于一些短期火热的板块,趋势难以长期持续的,则不会去关注。
安全边际的建立,来自行业的惨痛教训
2021年起,陆杨先后任职研究员、基金经理助理,他也目睹了大量基金从高点跌下神坛,留下回本无望的投资者。再加上自己遭遇的大幅回撤,陆杨自己摸索出一套抵御风险的方法论。
公募基金业至今仍存在怪圈:涨到最高点的时候,往往是卖得最好的时候,但这时入场的投资者通常会“高位站岗”。不少基金经理会采用限购、封盘的形式控制风险,而陆杨选择及时减仓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高波动,为投资者守住收益底线,规避高位套牢风险。
鑫元数字经济的持仓数据印证了他的看法。在经历了“9.24”行情的2024年第三季度,和经历了“科技牛”的2025年第一季度,他都做了股票减仓的操作,尤其是在2025年第一季度,股票占资产比例从86.53%降至62.34%,现金占比超过35%,相比于业绩基准的较高波动,净值走出了一条平滑的曲线。
2025年4月,关税事件导致大幅下跌,他果断加仓,又在市场修复后减仓,用时1个月便收复失地,突破前高。
为合适的投资者,提供全流程服务周期
近两年的公募基金行业,有着“规模论”的怪圈,销售额决定了一只基金利益各方的口碑和利润。
“基金代销机构把基金卖出去作为业绩指标,但对于投资者而言,购买基金只是他们投资之路的开始,持有期间如何面对上涨和下跌,缺乏相应的陪伴教育。”一位前公募业内人士向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。
从季报也能看出,陆杨是一位非常注重投资者体验的基金经理。他认为,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想做好做长久,首先要有优质的产品,其次要有始终言行一致的客户体验,最后就是要深耕自身经营,通过降低运营成本,让利给客户。
同时他也提到,希望能通过投资者教育,持续吸引和留下更多专注于长期投资的客户。
到2025年7月,陆杨的基金经理生涯只有2年。近一年,鑫元数字经济A在他管理下实现超40%的回报,在同期同类排名前8%(269/3751)。
今年以来,多位和他一样的新生力量基金经理,正在让主动权益基金重新找回超额收益。截至发稿前,上证指数已接近3700点,年内涨幅超过10%。贝塔收益凸显的同时,优秀基金经理不断挖掘出的阿尔法收益,也会让公募基金行业迎来更多的信任。
责编:史健 | 审校:张翼鹏 | 审核:李震 | 监审:古筝在线配资软件
航心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